动物房净化工程是多系统协同的综合体,核心系统包括以下 6 大模块:
负责空气的 “净化 - 输送 - 循环 - 排放” 全流程管控,是保障洁净度的核心:
- 预处理环节:通过初效过滤器(G3~G4 级)过滤空气中的大颗粒粉尘(如灰尘、毛发),保护后端高精度过滤器;搭配表冷器、加热器、加湿器 / 除湿器,实现温湿度预处理。
- 高效净化环节:经中效过滤器(F5~F8 级)进一步过滤细小颗粒后,最终通过高效过滤器(HEPA,H13~H14 级) 过滤,可去除 99.97% 以上的 0.3μm 粒径微粒,确保送入动物房的空气无悬浮微生物、粉尘。
- 气流组织设计:
- 洁净等级较高的区域(如 SPF 级动物饲养室)采用 “顶送下回” 模式,确保洁净空气从上至下覆盖动物活动区域,污浊空气从底部排出,减少死区;
- 污染区(如动物解剖室、废弃物处理间)采用 “上送侧排”,避免污浊气流扩散至清洁区。
- 换气与压差控制:SPF 级动物房换气次数≥15 次 / 小时,通过定风量阀(VAV)精准控制各区域压差,确保清洁区为正压(防止外部污染进入),污染区为负压(防止内部污染外泄)。
通过密封、保温、抗菌设计,构建与外界隔离的洁净空间:
- 墙体 / 吊顶:采用彩钢板(岩棉或聚氨酯夹芯),表面光滑、无裂缝、易清洁,拼接处采用密封胶处理,防止灰尘堆积和微生物滋生;吊顶需满足承重要求(可悬挂过滤器、灯具、风管)。
- 地面:采用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或 PVC 地板,具备耐酸碱、耐磨、防滑、易消毒的特点,地面坡度设计为 1%~2%,便于清洁排水。
- 门窗:采用气密型彩钢板门(配闭门器、密封条),窗户为固定密封窗(避免空气渗透),门框与地面衔接处做防积尘处理。
兼顾动物饮水需求和实验污染治理:
- 给水系统:动物饮用水需达到无菌标准,采用纯化水系统(RO 反渗透 + 紫外消毒),通过专用管道输送至笼具饮水嘴,管道采用不锈钢材质(避免二次污染),定期清洗消毒。
- 排水系统:采用防臭、防回流的地漏(带水封或无水封密闭地漏),排水管坡度≥3%,避免积水滋生细菌;污水需先经 “消毒预处理(如二氧化氯消毒)” 后,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。
- 废弃物处理:设置独立的固废收集区,实验动物尸体、垫料等医疗废弃物需分类存放,经高压灭菌处理后,交由专业机构无害化处置。
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和环境参数可追溯:
- 供电系统:采用双回路供电(避免停电导致环境失控),配备 UPS 应急电源(保障监控、通风等关键设备短时运行);插座、开关采用防爆或防尘设计,安装位置避开清洁死角。
- 照明系统:采用 LED 洁净灯(无眩光、低热量),照度控制在 150~300lx,设置明暗交替的定时系统(模拟自然昼夜节律,符合动物生理需求)。
- 监控系统:安装温湿度传感器、压差传感器、粒子计数器、风量传感器等,实时监测环境参数,数据可存储、导出(便于合规追溯);配备报警系统(参数超标时声光报警)。
抑制环境微生物滋生,保障动物无特定病原体:
- 空间消毒:常用紫外线消毒灯(局部区域辅助消毒)、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机(整体空间高效消毒,无残留),或甲醛熏蒸消毒(定期深度消毒,需注意人员防护)。
- 设备消毒:动物笼具、操作台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器(121℃、30min)灭菌,或通过笼具清洗消毒机(预洗→清洗→消毒→烘干)实现自动化处理。
- 人员消毒:设置独立的更衣消毒间,配备风淋室(去除人员身上的粉尘)、洗手池(非接触式水龙头)、消毒凝胶,人员需经 “更衣→洗手→消毒→风淋” 流程后方可进入洁净区。
根据实验流程和污染风险,合理划分功能区域,避免交叉污染:
- 清洁区:动物饲养室、育种室、洁净物品储存间(如灭菌后笼具存放区),需保持最高洁净等级和正压。
- 半污染区:更衣消毒间、风淋室、笼具清洗准备间,作为清洁区与污染区的过渡区域。
- 污染区:动物解剖室、实验操作间、废弃物处理间、污水预处理区,需保持负压和较低洁净等级,与清洁区严格隔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