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面净化:消除实验室 “接触性污染”
实验室表面(如台面、仪器外壳、玻璃器皿、耗材)易残留化学试剂、微生物或微粒,需根据材质和污染类型选择净化方式:
-
实验室台面 / 地面净化
- 材质:环氧树脂台面(耐酸碱)、PVC 地面(易清洁);
- 净化方式:
- 日常清洁:75% 乙醇(消毒微生物)、中性洗涤剂(去除油污);
- 特殊污染:强酸 / 强碱残留用弱碱 / 弱酸中和后擦拭(如盐酸残留用碳酸钠溶液),有机溶剂残留用丙酮或乙醇擦拭。
-
玻璃器皿净化
- 普通器皿(如烧杯、量筒):自来水冲洗→洗涤剂浸泡超声→自来水冲净→去离子水润洗 3 次→烘干;
- 精密器皿(如容量瓶、移液管):避免用硬毛刷,可先用铬酸洗液(强氧化性,去除有机物)浸泡→自来水冲净→去离子水润洗→烘干;
- 无菌器皿(如培养皿):清洗后高压蒸汽灭菌(121℃,20min)或干热灭菌(160-180℃,2-3h)。
-
仪器与耗材净化
- 仪器外壳:75% 乙醇擦拭(如 PCR 仪、生物安全柜外壳);
- 耗材(如移液器吸头、离心管):一次性无菌耗材直接使用,重复使用耗材需清洗后灭菌(如不锈钢离心管可高压灭菌);
- 精密部件(如色谱柱、传感器):专用溶剂冲洗(如 HPLC 色谱柱用甲醇 / 乙腈梯度洗脱),避免化学腐蚀。
四、废弃物净化:实现 “无害化处理” 与合规排放
实验室废弃物(固、液、气)若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、危害健康,需分类净化处理:
-
液体废弃物净化
- 分类收集:酸性废水(如 H₂SO₄、HCl)、碱性废水(如 NaOH、KOH)、含重金属废水(如 Pb²⁺、Hg²⁺)、有机废水(如甲醇、丙酮)需分开收集;
- 净化方式:
- 酸碱废水:中和至 pH 6-9 后排放(如酸性废水加石灰乳中和);
- 重金属废水:化学沉淀(如加硫化钠生成 HgS 沉淀)→过滤→清液排放;
- 有机废水:低浓度可通过活性炭吸附处理,高浓度需蒸馏回收(如乙醇)或送至专业危废处理机构。
-
固体废弃物净化
- 分类处理:
- 生活垃圾(如纸巾、食品残渣):普通垃圾桶收集,由物业处理;
- 化学危废(如废试剂瓶、过期试剂、含毒固体):密封后贴标签(注明成分、产生日期),交由有资质的危废处理公司;
- 生物危废(如培养后的菌液、动物组织、污染耗材):高压蒸汽灭菌(121℃,30min)后,放入专用生物垃圾袋,由专业机构焚烧处理。
- 分类处理:
-
气体废弃物净化
- 除前文 “空气净化” 中提及的整体处理(如活性炭塔),局部排放需额外控制:
- 通风橱: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(如 Cl₂、NO₂)通过通风橱收集,经管道连接 “末端净化装置”(如化学洗涤塔)后排放;
- 惰性气体(如 N₂、Ar):直接高空排放(无毒性);
- 放射性气体(如实验室涉及放射性实验):需通过专用过滤装置(如高效微粒过滤器 + 活性炭)吸附后,经衰变管道延迟排放。
- 除前文 “空气净化” 中提及的整体处理(如活性炭塔),局部排放需额外控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