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化工程,又称 “洁净工程”,是一门以控制室内空气中的微粒、有害气体、微生物浓度为核心,结合温湿度、压差、气流速度与流向、噪声、振动等多参数精准调控,为特定行业提供符合严苛环境标准的系统性工程技术。其核心目标是构建 “可控的洁净空间”,隔绝外界污染,满足生产、科研、医疗等场景对环境纯度的高要求,是高科技产业、精准医疗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。
净化工程的质量通过一系列量化指标定义,其中最核心的是洁净度等级,同时需协同控制其他关键参数:
- 洁净度等级:依据空气中≥0.5μm(微米)的悬浮粒子数量划分(国际标准 ISO 14644-1、国内标准 GB/T 25915),常见等级从高到低为:
- 1 级(百级):每立方米空气中≥0.5μm 粒子≤100 个,用于芯片制造、精密电子元件封装等;
- 10 级(千级):≤1000 个,适用于高端半导体测试、生物显微镜操作;
- 100 级(万级):≤10,000 个,用于制药行业的无菌制剂生产、手术室;
- 1000 级(十万级):≤100,000 个,常见于食品加工、医疗器械组装、电子元器件制造;
- 10,000 级(三十万级):≤300,000 个,适用于普通化妆品生产、包装车间。
- 其他关键参数:
- 温湿度:如电子车间(温度 20-24℃,湿度 45%-60%)、制药车间(温度 18-26℃,湿度 30%-65%);
- 压差:洁净区需保持 “正压”(防止外界污染渗入),不同区域间压差≥5Pa;
- 微生物控制:医疗、制药领域需控制细菌菌落数(如手术室≤200cfu/m³);
- 气流组织:根据需求采用 “垂直单向流”(百级车间)、“水平单向流” 或 “非单向流”(万级及以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