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化工程的 “寿命” 取决于日常维护,若维护不当,洁净度会快速下降,甚至引发实验误差或安全事故,核心维护内容包括:
-
过滤器更换
- 初效过滤器:每 1-3 个月更换 1 次(根据压差表,当阻力超过初始值 2 倍时需更换);
- 中效过滤器:每 3-6 个月更换 1 次;
- 高效过滤器:每 1-2 年更换 1 次(不可清洗,更换后需重新检测洁净度)。
-
日常清洁与消毒
- 清洁:用无尘抹布蘸专用清洁剂(如中性清洁剂)擦拭地面、墙面、实验台,避免使用易产生纤维的抹布;
- 消毒:定期用紫外线(UV)消毒(每次 30 分钟以上,人员需撤离)或化学消毒剂(如 75% 乙醇,适用于表面消毒),生物实验室需定期做熏蒸消毒(如甲醛熏蒸)。
-
参数监测
- 每日记录温湿度、压差(若压差异常,需检查过滤器是否堵塞或门窗是否密封);
- 每季度检测一次洁净度(颗粒数、微生物),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系统检修(如空调机组、风机)。
-
人员管理
- 进入洁净区需严格遵守更衣流程(如洁净服需定期灭菌,禁止佩戴首饰、化妆品);
- 禁止在洁净区饮食、吸烟,减少人员走动(避免气流扰动导致颗粒扩散)。
- 洁净度不达标:可能是过滤器堵塞、送风量不足或密封性差,需更换过滤器、调整空调风量或重新密封接缝;
- 压差异常(如正压变负压):可能是回风阀故障或门窗未关严,需检查回风系统、修复阀门或加强人员管理;
- 温湿度波动大:可能是空调传感器故障或负荷过大,需校准传感器或增加空调机组容量;
- 微生物超标:可能是消毒不彻底或人员带入,需加强消毒频率、严格更衣流程,同时检查高效过滤器是否破损。
随着技术发展,实验室净化工程正向 “智能化” 和 “绿色化” 转型:
- 智能化:通过物联网(IoT)实时监测洁净度、温湿度、能耗,实现远程控制(如手机 APP 报警),同时引入 AI 算法优化空调运行,减少能耗;
- 绿色化:采用节能型 FFU(如直流无刷风机)、余热回收系统,使用环保型材料(如低 VOC 彩钢板),降低工程的碳足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