确保 GMP 净化工程合规性,核心是从设计、建设、验收、运维全流程对标法规标准,同时建立持续监控和改进机制。
一、设计阶段:源头对标法规
设计是合规的基础,必须在项目初期就锚定目标市场的 GMP 标准(如中国 GMP、美国 FDA、欧盟 EMA)。
- 合规性规划:明确项目对应的洁净度等级(如 A 级 / B 级 / C 级 / D 级),并根据生产工艺需求,规划洁净区、辅助区、非洁净区的划分和人流 / 物流走向,避免交叉污染。
- 系统参数锁定:在设计文件中明确关键参数,包括空气过滤效率(如高效过滤器 HEPA 的效率需达 99.97%@0.3μm)、温湿度范围(如药品生产通常 20-24℃、45-65% RH)、压差梯度(如洁净区相对非洁净区正压≥10Pa)。
- 文件留痕:设计方案需经过内部合规部门或第三方专业机构审核,形成《设计确认报告(DQ)》,确保设计文件可追溯、可验证。
二、建设阶段:过程严格管控
施工过程若偏离设计,会直接导致合规风险,需重点管控材料、施工和监理。
- 材料合规:所有用于洁净区的材料需符合 GMP 要求,例如地面用无缝环氧树脂、墙面用彩钢板,且需提供供应商的合规证明(如材质报告、生物相容性测试报告),禁止使用易脱落、易滋生微生物的材料。
- 施工监督:聘请具备 GMP 工程资质的监理单位,对关键工序(如高效过滤器安装、风管焊接、气密性测试)进行旁站监督,避免因施工工艺不当导致泄漏或洁净度不达标。
- 中间确认:在建设过程中完成《安装确认(IQ)》和《运行确认(OQ)》,例如验证设备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设计、空调系统运行时参数是否稳定在设定范围。
三、验收阶段:数据证明合规
工程完工后,需通过科学检测和官方 / 第三方验收,用数据证明符合 GMP 要求。
- 性能检测: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,按照 GMP 附录或 ISO 14644 标准,对洁净室进行全面检测,核心项目包括:
- 空气悬浮粒子数(验证洁净度等级)
- 微生物浓度(如沉降菌、浮游菌)
- 压差、温湿度、风速
- 气流组织(如 A 级区需呈单向流)
- 官方验收:若涉及药品、医疗器械等特殊行业,需向当地监管部门(如中国 NMPA、美国 FDA)提交验收申请,通过现场检查后获取生产许可,方可正式投产。
- 文件归档:将设计、施工、检测过程中的所有文件(如 DQ/IQ/OQ 报告、检测报告、资质证明)整理归档,形成完整的合规档案。
四、运维阶段:持续保持合规
合规不是一次性结果,需通过日常运维防止参数偏离,同时应对法规更新。
- 定期监控与维护:
- 每日记录洁净区的温湿度、压差,确保实时符合标准;
- 定期更换空气过滤器(如初效过滤器 1-3 个月、高效过滤器 1-2 年),并记录更换时间和检测数据;
- 每半年至一年开展一次洁净室性能再验证,确认参数未漂移。
- 人员管理:所有进入洁净区的人员需经过 GMP 培训(如洁净服穿戴、无菌操作规范),并通过考核,避免因人员操作不当引入污染。
- 法规更新响应:关注目标市场的 GMP 法规变化(如中国 GMP 修订、FDA 新指南发布),及时调整工程参数或运维流程,确保持续合规。